疾病手册
疾病预防
疾病护理
药品信息
用药指南
家庭保健
医保常识
导医挂号

您的位置:首页求医宝典→疾病护理
幼儿期的保健
  幼儿期儿童行走和语言能力增强,与外界环境接触机会增多,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发展。但是免疫功能仍不健全,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仍较高。乳牙逐渐出齐,喂养逐步变为普通食物,如喂养不当仍易患营养消化紊乱等疾病。对危险事物的识别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心理社会问题。幼儿期保健重点为:

  ①保证均衡的营养;

  ②合理安排小儿生活和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③预防疾病和意外;

  ④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

  ⑤完成计划免疫。

  保健的具体措施如下:

  1、营养与喂养幼儿生长发育仍相当快,应注意供给足够的能量和优质蛋白。但由于幼儿期生长速度较婴儿期减缓,需要量随之下降,同时幼儿对周围环境有极大兴趣,引起食欲减低。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幼儿明显表现出对食物缺乏兴趣和偏食。

  保健人员应帮助家长了解儿童进食的特点,指导家长掌握合理的喂养方法和技巧。例如:幼儿自主性增加,喜欢自己进食,如果家长坚持喂孩子会引起拒食,因此,应鼓励孩子自己进食的行为,并为其提供小块的可以用手拿的食物。就餐前15分钟,让幼儿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就餐准备,以免由于幼儿兴奋或疲劳影响食欲。进食的时间应是愉快和享受的时间,家长不要把食物作为奖惩的手段。成人自己要注意不挑食、不偏食,为儿童树立好榜样。食物的种类和制作方法需经常变换,以增进食欲,在孩子碗中不要1次放入大量的食物,有效的办法是先放少量食物,吃完后再添加、使孩子吃完后有成就感,而使其不感到受家长的强迫。幼儿还喜欢将各种食物分开,先吃完一种再吃另一种。就餐时比较注重仪式,如喜欢用固定的碗、杯和汤匙等,并喜欢按固定时间进食。

  2.日常护理 由于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断增加,家长在日常照顾中应注意既要促进孩子的独立性也要保证安全和卫生。幼儿衣着应宽松、保暖、轻便以易于小儿活动,颜色应鲜艳。因为儿童喜欢明亮的颜色,而且可使小儿易被司机看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幼儿末期,大多数孩子已能自己穿脱衣服,所以衣着应简便易于穿脱。鞋子要舒适,鞋底为平软的厚底,以便保护双脚。

  幼儿的睡眠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早期幼儿每晚可睡12小时,白天小睡2次,幼儿末期每晚可睡10~11小时,白天小睡1次。睡眠习惯养成后尽量不要任意变动。幼儿睡前常需有人陪伴,或带一个喜欢的玩具上床,以使他们有安全感。就寝前不要给孩子阅读紧张的故事书或做剧烈的游戏。

  幼儿期应开始口腔的保健。早期可用软布轻轻清洁幼儿牙齿表面,逐渐改用软毛牙刷。3岁后应能在父母的监督下自己刷牙。为保护牙齿应少吃易致龋齿的食物,如糖果等。有些幼儿习惯于含着奶瓶,喝着牛奶或果汁入睡,这会对牙齿造成极大危害,应去除这一习惯,或改用杯子喂纯水。保健人员还应指导家长带幼儿做定期口腔检查。

  大小便训练是幼儿期的主要保健工作之一。18~24个月时,幼儿开始能够自主控制肛门和尿道括约肌,而且认知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理解应在什么时间和地方排泄。此时幼儿也愿意学习控制大小便以取悦父母,这些为大小便训练做好了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大便训练常较小便训练先完成,因为它较有规律性,而且小儿对排大便的感觉更强烈。夜间的排尿训练则到4~5岁才能完成。在大小便训练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多采用赞赏和鼓励的方法,训练失败时不要表示失望或责备。已经形成排泄习惯的幼儿在环境突然变化时会出现退化反应行为,当小儿情绪安定后,排泄习惯会恢复。

  3.预防疾病和意外 继续加强预防接种和防病工作。定期为幼儿做健康检查,进行生长发育系统监测。指导家长防止意外发生,措施包括:幼儿在户外玩耍时应加以监督,过马路时要有成人带领;当孩子接近水源时要密切看护;远离热源和电源;所有可能引起中毒的物品都应锁在柜中;所有门窗、阳台、床都应牢固,有栏杆,并选择安全的游戏场所,防止跌落。

  4.教养 指导家长适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鼓励和帮助小儿自己进食、洗手,3岁左右学习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自己的用物等。同时,注意品德教育,如学习与他人分享,互助友爱,尊敬长辈,使用礼貌用语等。对小儿的努力和成功应及时奖励,对尝试性行为和失败要有耐心,多给予鼓励,避免要求过高。由于小儿模仿力极强,成人要给儿童树立好榜样。家人对小儿教育的态度和要求应一致,要平等对待每

  个孩子。当孩子破坏了家长二再强调的某些规则时,如安全注意事项,须给予适当的惩罚,但在惩罚时应保持小儿的自尊。

  5,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1)违拗。由于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感的发展,在某一时间他们会表现出极端的反抗行为。他们对家长提出的任何要求都回答“不”。家长会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而且担心孩子将来会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保健人员应帮助家长了解这种行为是幼儿正常发展的表现。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和尊重儿童,反抗阶段会很快度过,反之,家长越强迫儿童服从命令,儿童越会表现出违拗行为S解决违拗问题的好方法是避免让孩子有回答“不”的机会,例如家长不要问“你想吃饭吗?”。而应直接告诉小儿“坐到桌边来,现在该吃饭了”。同时,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以满足其自我控制的需求,例如:“该洗澡了,你想用红色的毛巾还是黄色的毛巾”等,孩子会做出选择,而不是反抗。

  (2)、发脾气:几乎每个幼儿都有大发脾气的时候,他们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还可能摒气直至缺氧昏倒,这在生理上是无害的。发脾气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幼儿已经独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是还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或合适的方法表达其感受。发脾气常常是由于疲劳,如在睡觉前或长时间外出时发生。还可能由于家长对他们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或反复批评孩子的某些行为。家长应分析小儿发脾气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对正在发脾气的小儿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不给他(她)以特别的注意,但应避免自我伤害。事后家长应安抚幼儿,给其洗洗脸和手,给玩具以转移注意力。不惩罚幼儿,但要告诉他们这种行为不可取。如果发脾气是由于成人拒绝小儿的要求而引起的,成人则应坚持原则。   

 
 
 
疾病护理检索
关 键 词:
 
本网站近期在更新“手术图库”,敬请关注!
版权所有: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02 Copyright     
发送短信:新桥医院 至 50120       资费标准:发送0.1元/条;接收免费
技术支持:新桥医院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