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教学 › 检验数据库
1-微虻鞍
3-52α1-微球蛋白

  【参考值】

  痕量(透射浊度法)

  【临床意义】

  用于评价近曲小管对滤过的微小蛋白重吸收的功能和容量。肝细胞和淋巴细胞可合成α1M,其相对分子量在25~33KD之间,等电点pH为3.6~4.4。α1M也称作蛋白质HC,据报导有免疫抑制性,它对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嗜中性白细胞的向化性具有抑制作用。部分α1M在血清中以游离分子状态出现。也有一部分外于IgA和蛋白结合状态中。

  肾脏中一定量的肾小球滤过液后,被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接纳,再通过特异的内吞作用机制重吸收,在这些细胞的溶酶体中代谢。所以健康人的尿中只有痕量的β2M、α1M、视黄醇结合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存在。

  α1M是低分子量血浆蛋白(LMW)的一种,有内种机制会导致尿中LMW蛋白浓度的增加:肾小球滤出率保持不变,损害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蛋白尿);血浆中LMW蛋白浓度增加(例如,合成的增加或肾功能不全)会导致滤出量的增加,造成LMW蛋白质的肾小管内吞容量负担加重;两种机制兼而有之。故LMW蛋白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的合适标志。α1M与β2M有着相似的性质,但优点是在酸性尿的pH范围内α1M有着更高的稳定性,同时在“无肌酸酐”条件下(血清)对于肾功能不全是灵敏度最高的一种标记物。

 
招聘招标 | 广告服务 | 加盟单位 | 友情链接
加盟单位 发送短信:新桥医院 至 12114 资费标准:发送0.1元/条;接收免费
版权所有: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2010 Copyright 渝ICP备05009828号
Copyright © 2010 XINQIAO Hospital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