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 总体液
【参考值】
用占体重的百分比表示
男 59.6%(安替比林法)
女 49.5%(安替比林法)
【临床意义】
正常成人每日进出水量2~3升。TBW正常成人约占体重的60%。
1、总体水降低
脱水系水摄入太少或水丢失过多造成的,常伴血清钠的升高。可分如下三种情况:
(1)高渗性脱水:由于进水量不足而每天仍必须由呼吸和皮肤不显性蒸发丢失水约1升或因高热出汗过多,或经胃肠道、泌尿道丢失大量低渗液而导致总体水减少。其特殊为:血浆渗透压>295 Osm/kg水,Na+>150mmol/L血清,ICF(细胞内液)明显减少,ECF和血容量降低,RBC增加,Hct增加,尿量少而尿渗透压升高(肾源性除外)。
计算水丢失量的基础数值是:Na+为140mmol/L,TBW为60%。
兹举例:患者体重为70kg,实测血清钠为154mmol/L,计算其失水量。
正常时TBW值:70×60%=42L
正常总体钠量:140×42=5,880mmol/L
脱水后TBW值:5,880÷154=38.2L
丢失水量:42-38.2=3.8L
ICF减少量:3.8× 2/3=2.5L
ECF减少量:3.8×1/3=1.31L
(2)低渗性脱水:见于等渗或低渗性液丢失(如:大汗、呕吐、腹淀或利尿)后,单纯补充水分(故该种脱水相当于丢失了高渗液体)而导致总体水减低,其特征为:低钠血症,血浆渗透压降低,水由血液经组织间液流向细胞内液导致血容量明显降低。临床则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动脉压下降,血液浓缩、尿钠减少。由于组织间液也明显减少造成脱水貌——眼球凹陷,皮肤干燥及弹性减低、颜面消瘦等。
(3)等渗性脱水:由等渗液的丢失而致总体水减低。见于失血、烧伤和胃肠道液体的丢失等。其特征为;血浆渗透压正常,血溶量减少,该类脱水为过渡型,不补充水,由呼吸、皮肤蒸发和尿液排出,使脱水转为高渗性脱水,若只补充水则可转化为低渗性脱水。
2、总体水过多(水中毒或水肿)水摄入过多,而排出受导致总体水增加。其表现出体重增加,血容量增加和组织器官水肿,亦可分如下三种情况:
(1)高渗性水过多:此型少见,可由大量输入高渗盐水或高渗碳酸氢钠所致,其特点为: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升高,血容量增多,尿钠增高,尿渗透压升高。ICF的水向ECF转移致细胞脱水,组织间液及血容量明显增多,引起血压升高、颈静脉怒张、心负荷增加和四肢浮肿一系列临床症状。
(2)低渗性水过多:该型又称水中毒,由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而患者又摄入过多水分或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且排钠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为: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降低,尿钠减少,尿量可增多,ECF和血容量增加。ECF的水向ICF转移,严重者致脑水肿,引起一系列精神症状,甚至惊厥、昏迷、死亡。
(3)等渗性水过多:此型也叫全身性水肿。可原发于心、肝、肾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水和钠潴留,ECF增多,渗透压正常。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容量增多与组织间液增多的水肿。若肾功能正常可有尿量增加,尿钠增多或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