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血清IgG、IgA、IgM测定
【参考值】
单扩散试验:如(表1-16)
散射比浊试验:如(表1-16)
火箭电泳试验:如(表1-16)
【临床意义】
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时,5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均缺乏。
原发性丙种球蛋白异常症时,往往仅有一种或几种免疫球蛋白缺乏,而其余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升高。
表1-16 不同年龄组健康人血清中3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参考值
年龄组
|
IgG
|
IgA(g/L)
|
IgM(g/L)
|
新生儿
|
0.954(0.056~1.92)
|
0.0079(0~0.0125)
|
0.12(0.0265~0.30)
|
4个月
|
5.20(3.40~6.60)
|
0.24(0.13~0.35)
|
0.57(0.32~0.72)
|
1岁
|
6.57(3.84~9.60)
|
0.32(0.08~0.44)
|
0.86(0.36~1.22)
|
3岁
|
7.28(4.0~11.6)
|
0.64(0.17~1.32)
|
0.80(0.48~1.19)
|
7岁
|
7.96(4.6~10.8)
|
0.84(0.22~1.65)
|
0.87(0.51~1.68)
|
12岁
|
9.96(6.6~12.8)
|
1.27(0.82~2.06)
|
0.72(0.40~1.16)
|
18岁
|
10.26(6.6~11.8)
|
1.50(0.56~2.45)
|
0.85(0.46~1.56)
|
50~59岁
|
9.96(6.6~15.5)
|
1.560(0.62~2.62)
|
0.79(0.45~1.26)
|
>70岁
|
10.7(7.4~16.6)
|
1.70(0.68~3.0)
|
0.84(0.33~1.89)
|
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或减低可见于恶性血液病、肾病、失蛋白胃肠病,胸腺瘤等。
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分两类①单细胞系免疫球蛋白病,主要见于恶性浆细胞瘤、淋巴瘤、某些白血病、肿瘤及肝病等。②多细胞系免疫球蛋白血症,主要见于多种结缔弱组织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肝病的诊断和疗效的判断:当机体受肝炎病毒侵袭时,IgM首先增加,继之IgG增加。免疫球蛋白多数呈多细胞系型改变,偶可呈单细胞系型增多。在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病例,IgG、IgA、IgM常都增加。
三种主要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时的变化规律:①IgG:急性肝炎时IgG轻度增加,两周至1个月达最高值。2~3个月后仍呈异常高值而不降至正常者,应疑及向慢肝转化。IgG的持续升高,是肝炎活动性病变的指标。②IgA:在急、慢性肝炎时,IgA仅轻度增加,在肝硬化特别是酒精性肝硬化时,IgA显著增加。IgG/IgA之比值变化,在临床上对某些肝病也有诊断意义,比值正常或增大时,提示病毒性肝炎,比值低于正常提示肝硬化。③IgM:在甲型肝炎急性期,可伴有轻度或中度的IgM增高,在病后的最初两周内改变最显著,到恢复期降到正常水平,乙型肝炎时IgM浓度正常,因而认为IgM的测定有助于两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对其他疾病的诊断:①IgG增加还见于某些恶性肿瘤、巨球蛋白血症、黑热病、全身念球菌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炎、感染恢复期等。而放射病晚期、肾病综合征时,IgG显著降低。②感染恢复期时IgA增加。IgA减少见于IgA缺乏症。③IgM增高的疾病还有:感染早期、多发性骨髓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