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检验数据库
 
1-276  果糖耐量试验

  【参考值】

  空腹血果糖<80mg/L

  峰值果糖<150mg/L

  2小时果糖水平为1~100mg/L

  【生物学变异】

  由于新生儿果糖激酶和/或醛缩酶成熟不足,故果糖代谢比儿童和成人慢,可出现暂时的果糖不耐受,于出生头6小时最明显,1~3天后消失。

  【临床意义】

  本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婴幼儿的先天性果糖代谢疾病。

  (1)1-磷酸果糖醛缩酶和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缺乏症(遗传性果糖不耐症):此症的确诊为服果糖(45~50克)表现出来的果糖耐量受损,即血葡萄糖降低,无机磷减少,血浆乳酸、Mg2+、尿酸和游离脂肪酸升高。静脉注射果糖耐量试验安全且更可靠。肝活栓可见1-磷酸果糖醛缩酶活性完全缺失,因其属损伤性诊断手段,故在临床少用。

  多数情况在断奶后加入蔗糖饮食时发现该病,若未被家长注意,则易延误诊断,严重时可致死亡。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生化代谢缺陷是由于肝内1-磷酸果糖醛缩酶活性几乎完全缺失和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活性降低50%以上。而组织中的已糖激酶仍作用于果糖使之转变为1-磷酸果糖。由于进一步代谢的酶缺陷致1-磷酸果糖转化速率明显降低,尤以肝中贮积为甚,而导致肝肾功能不全和胃肠道症状。

  (2)1,6-二磷酸果糖酶缺乏症:诊断依据为低血糖症,不仅空腹出现,给予果糖、甘油、丙氨酸或二羟丙酮也可出现。肝、肾、肠的活检为确诊该酶缺如的手段。除外果糖不耐受症后,才可进行口服果糖耐量试验。但不宜静脉输注果糖,因可致血乳酸明显升高,明确诊断后,行少含果糖的食物疗法,预后良好,否则在婴儿期可死亡。

  (3)果糖激酶缺乏症(原发性果糖尿症):血中果糖浓度升高并从肾排出增多,果糖耐量低减。该症虽为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为果糖代谢异常的良性情况,不需治疗。

 
 
医院总机 023-68755114
  68755000
门诊挂号 023-68774636
预约挂号服务中心 023-68755744
  68755745
急救电话 023-65213757
  6875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