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 肌酸激酶
【参考值】
酶偶联法,血清:男 24~195U/L(37℃)
女 24~170U/L(37℃)
【生物学变异】
血清中CK男性高于女性,1岁以上儿童含量与成年人相同,新生儿和1月内婴儿为正常成年人的2~5倍。有学者提出正常CK活力与人体肌肉总量有关,肌肉发达者CK活力较高,黑人的CK高于白人,可能与种族有关,但不能排除二种人之间体力劳动的差别。CK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但只在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有很高含量。
【临床意义】
测定血清的主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其特点是:能作出早期诊断,阳性率高,特异性强,可估计病情的严重性和判断预后。急性心肌梗塞范围的大小和血清CK、AST及LD等活性升高的程度成正比。CK短时间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无扩展;持续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大。反复升高者表示梗塞范围再度扩展。心前壁、前侧壁发生梗塞者的酶活性极高,后壁、后侧壁及前间壁发生梗塞者次之,心内膜下梗塞者最低;CK总活性极高者,其死亡率达50%以上;在酶活性高于对照值4倍以上的病人中多数合并室性心率失常,预后亦差。
急性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病人的血清CK活性升高,可达对照值的5倍,经治疗后,随病情好转酶活性下降。酶活性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不同;病人血清CK、AST和LD活性升降的幅度较大,且几乎同时升降,而急性心肌梗塞时,血清AST和LD活性上升较晚,下降也迟。
在心血管的其它疾病,如心肌病、高血压、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病人血清CK活性正常,这对鉴别是否同时并发心肌梗塞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