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检验数据库
 
1-335 淀粉酶

  【参考值】

  磺一淀粉法:血清600~1800U/L;尿:350~2600U/L

  染色淀粉法:血清:760~1450染料U/L

  连续监测法:(表1-24)(IU/L

  表1-24 连续监测法测定的淀粉酶参考值

 

温度(℃)

血清(浆)

尿液

每小时尿排出酶量

25

6~30

80

4/h

30

7~37

125

6/h

37

10~55

175

9/h

 

  干化学法(BM公司):<120U/L(25)<160U/L30℃);<220U/L(37)

  【方法学变异】

  磺一淀粉法(Caraway法)的CV=12%。宋氏染色淀粉法的CV=11.2%.连续监测法的CV=5.3%

  【生物学变异】

  许多药物可以引起淀粉酶活力的升高;开马君可引起急性腮腺炎。磺化钾、保泰松(少数)、羟保泰松(少数)引起腮腺炎,致淀粉酶升高。杜冷丁、芬太尼、可待因、镇痛新可引起欧迪氏括约肌痉挛,吗啡可引起欧迪氏括约肌痉挛48小时。阿片碱制剂及类似物、脲性胆碱和乙酰甲胆碱可使欧迪氏括约肌收缩,引起胰腺分泌的淀粉酶反流入血。双氢氯噻嗪、双氢氟噻嗪、多噻嗪(少数)、氯噻嗪(少见)、三氯甲噻嗪(偶尔)、环噻嗪(偶尔)、强的松、强的松龙(少数)皮质类固醇(类似特发性)、降糖灵(少数)、利尿酸(少数)、组织胺(皮下注射时)、异烟肼、氨基水杨酸等可引起急性胰腺炎。速尿可引起轻度的胰腺炎。氯噻酮可促发急性胰腺炎。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氟羟强的松龙(偶尔)、甲醇、四环素(尤在孕妇明显)、利福平、硫唑嘌呤(少见)、四氯化碳(少见)、磺胺异噁唑(暂时性的)等可引起胰腺炎。氟氢考的松、6-巯基嘌呤(个例报告)可引起血性胰腺炎。个例报道抑酞酶引起过敏性胰腺炎。乙醇可刺激胰腺的分泌并致欧迪氏括约肌张力增加。氯化物与氟化物有活化淀粉酶的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增加淀粉酶活力。

  枸缘酸盐和草酸盐可抑制淀粉酶活性,故不宜用作该检测项目的抗凝剂。丙硫氧嘧啶可降低淀粉酶活性,机理不明。

  【病理学改变】

  临床上测定血清淀粉酶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该酶在腹痛3~6小时后升高,20~30小时达峰值,最高可达正常值的40倍,约在3~4天内恢复正常。溃疡病穿孔、急性腹膜炎、肠梗阻、宫外孕等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升高。个别病例的升高幅度可达正常值的10倍左右,但一般都在500苏氏单位以下。某些慢性胰腺疾病其血清淀粉酶亦轻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400苏氏单位。此外,流行性腮腺炎、唾液腺化脓以及腺管堵塞或结石时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

  临床上常以血清淀粉酶高于500苏氏单位作为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血清中淀粉酶半寿期很短,约2小时,所以病变时血清淀粉酶增高持续时间很短。

  尿淀粉酶较血清淀粉酶增高为迟,但持续时间较长。急性胰腺炎患者淀粉酶的肾脏清除率明显增高,故尿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大于血清淀粉酶。

  一种新的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测定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值(A/C比值)。

  正常人A/C0.047~0.055,非急性胰腺炎均未超过0.078,而85%急性胰腺炎超过0.078。尤其在发病前4天,该试验的特异性很高。但糖尿病酮中毒和烧伤时该比值亦会增加。A/C比值下降见于巨淀粉酶血症,该病患者的血淀粉酶长期升高而尿淀粉酶正常。这是由于淀粉酶与碳水化合物或其它蛋白质分子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亦或淀粉酶本身聚合为多聚体。无法通过肾小球之故。

 
 
医院总机 023-68755114
  68755000
门诊挂号 023-68774636
预约挂号服务中心 023-68755744
  68755745
急救电话 023-65213757
  6875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