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0 苯妥英
【参考值】
有效血清药浓度:10~20mg/L,这个浓度范围对控制癫痫发作和治疗心律失常都有效。
苯妥英的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和程度的大小都与其血药浓度相关。Buchthal(1960)报道血清苯妥英浓度低于15mg/L者很少有毒性反应;20~30mg/L有毒性反应的占15%;高于30mg/L者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50%。
【生物学变异】
年龄:和成年人相比,早产儿、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以及老年人对苯妥英的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布、特别是代谢能力等方面都各具特点。
早产儿和新生儿对苯妥英的生物利用度低而且不稳定,一般不宜用口服,必要时静脉给药;苯妥英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低;出生后二周内肝脏发育尚不成熟,对苯妥英代谢能力较低,消除半衰期比成人长。
婴幼儿和儿童对苯妥英生物转化的能力很强,消除半衰期比成年人短。
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随着性发育的成熟,肝药酶代谢苯妥英的能力减弱,最后和成人相同,
妊娠:癫痫病人妊娠以后,如果不增加剂量,一般血药浓度都会下降,癫痫发作次数增加,因此,妊娠期间增加一些苯妥英的剂量是必要的。
肾脏病能降低苯妥英的血浆白蛋白结合率使血浆总苯妥英浓度下降,但不直接影响苯妥英的清降速率。
慢性肝炎时苯妥英代谢速率减慢,而急性肝炎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代谢速率反而加速,肝硬变时苯妥英的蛋白结合率减少。
【药代动力学参数】
口服苯妥英后,主要经小肠吸收,达峰浓度时间为3~12小时,吸收过程可持续48小时。苯妥英在肝脏经微粒体酶代谢为数种没有理活性的代谢产物。最主要的是对羟基乙内酰脲,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随尿液排出体外。
苯妥英在体极量由一级动力消除过程转为零级动力消除过程,与呈一级动力代谢过程的药物不一样,它没有恒定的清除率,半衰期和达稳态时间。
【药物影响】
抑制肝脏微粒体药酶系统减缓苯妥英代谢的药物:异烟肼、氯霉素、保泰松、心得安、双香豆素、面氧酚等药物都具有这种作用。苯妥英与这些药物合并使用时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在剂量不改变的条件下,血清苯妥英浓度升高,并有可能引起苯妥英中毒。
诱导肝微粒体药酶加速苯妥英代谢的药物:酰胺咪嗪、扑痫酮、苯巴比妥和乙醇等药酶诱导药物,和苯妥英合用时,苯妥英的代谢速率加快,血药浓度下降,药效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