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5 胱氨酸
【参考值】
4.40~11.52μmol/L
【临床意义】
同型胱氨酸尿症,患者晶状体异位、惊厥、智力障碍、动静脉栓塞。有与马凡氏综合征相类似的四肢细长、蜘蛛状指、胸廓变形、脊柱变形、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症状。本症的原发性损害为胱硫醚合成酶的遗传缺陷。在患者的肝、脑及皮肤成纤维细胞有此酶的缺乏。其结果造成血中蛋氨酸、尿中同胱氨酸的增加。同型胱氨酸除被合成为胱硫醚之外,经再次甲基化,可重新恢复为蛋氨酸,由于这种再循环过程的障碍而导致的同型胱氨酸尿症之中,有一种为N15-亚甲基四氢叶酸甲基转氨酶的障碍所致。在这些患者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此种酶活性显著低值,但加入辅酶甲基B12之后,便显示正常的活性,所以,认为原发性损害可能是B12活化功能的障碍。此种类型的同型胱氨酸尿症,虽尿中的同型胱氨酸排泄增加,但血中蛋氨酸浓度都是低的。由于活性维生素B12是作用于甲基丙二酸→琥珀酸过程中的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辅酶,尿中也出现甲基丙二酸的排泄增加。另外,由于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也可导致同型胱氨酸血症,这种酶具有使N5,6-亚甲基四氢叶酸向N5-亚甲基转化的作用,但由于这种酶的缺乏,N5-亚甲基四氢叶酸的的供给中断,障碍了同型胱氨酸的甲基化,造成尿中同型胱氨酸的增加。迄今有过报导,其尿中同型胱氨酸排泄增加(但不见甲基丙二酸的排泄),血中蛋氨酸的浓度降低,血中维生素B12含量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胱硫醚合成酶正常。本症被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胱硫醚尿症,尿中有胱硫醚排泄增加,给予大量维生素B6,胱硫醚尿可消失。一旦停用维生素B6则胱硫醚尿重新出现,肝脏的胱硫醚活性显著降低。但如补充维生素B6,即可见活性恢复,推测本症可能是由于胱硫醚酶蛋白的异常,与辅酶(磷酸吡哆醛)的亲和性降低所致。本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