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检验数据库
 
3-2透明度

  【参考值】

  新鲜尿液清晰透明。

  【生物学变异】

  部分女性尿稍有混浊,放置后可出现雾状或絮状沉淀,系尿路粘膜分泌的粘液蛋白、核蛋白逐渐析出并与少量上皮细胞、白细胞等一起形成沉淀物所致。

表3-1  常用药物对尿液颜色的影响

         药物名称

         尿液呈色

苯妥英钠

红色

道诺红霉素

红色

阿霉素

红色

酚红

红色

刚果红

红色

番泻叶

黄色

山梨

黄色

利福平

橙红色

Chorzoxazone

橙红色

氨甲酰甘油愈创木酚醚

橙红色

甲基多巴

红褐色、暗褐色

左旋多巴

红褐色、褐色、黑色

甲氧异丁嗪

褐色

顺丁烯二酸

褐色

水杨酰偶氮磺胺嘧啶

橙黄色

核黄素

亮黄色(荧光)

黄莲素

黄色

大黄

黄色

呋喃唑酮

黄色

痢特灵

黄色

荧光素钠

黄绿色(荧光)

靛青绿

绿色

氨苯喋啶

蓝色(荧光)

靛胭脂

蓝色

亚甲蓝(美蓝)

深蓝

  食入水果、植物性食物或饭后,尿液可呈碱性,尿中无定形碱性磷酸盐和碳酸盐在体外遇冷呈淡灰白色结晶,可致尿液混浊。

  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可析出淡红色尿酸盐结晶引起混浊。碱性尿酸铵的析出亦为尿混浊现象之一。草酸盐结晶也可导致尿混浊。

  前列腺液或精液混入尿液之中是男性尿液产生浊度的原因之一。

  【临床意义】

  当尿内白细胞数超过2×108/L或红细胞超过5×108/L时,即出现肉眼混浊。常以“微混”和“混浊”报告之。

  病理性混浊常见的有脓尿、菌尿、血尿、脂尿和乳糜尿等。脓尿与菌尿的鉴别:前者放置后呈云雾状沉淀而后者虽呈支雾状但放置后往往不下沉,当然细菌性脓尿二者兼而有之。

表3-2  尿颜色异常及其原因

颜色

病因

1.暗红色带黄色:

常为胆红素尿、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2.棕红色或淡红色混浊:

多为血尿、见于急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肿瘤

3.红茶色清晰:

见于血红蛋白尿、蚕豆病、恶性疟疾

4.乳白色

乳糜尿见于丝虫病

5.近于无色

尿崩症、肾硬化、糖尿病、多囊肾

  脂尿偶见于严重的高脂血症。乳糜尿的临床意义见另节。

  泌尿系统疾病(如: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尿路感染等)可见脓球、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粘液、细胞或结晶所致的混浊。

  流行性出血热的低血压期:尿内可出现由红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等混合凝固的“膜状物”为该病的特征。应特别报告之。

  在中部非洲发现肉眼混浊血尿时,道德考虑埃及血吸虫病

 
 
医院总机 023-68755114
  68755000
门诊挂号 023-68774636
预约挂号服务中心 023-68755744
  68755745
急救电话 023-65213757
  6875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