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检验数据库
 
虻鞍SDS-PAGE舛
3-57尿蛋白SDS-PAGE法测定

  【参考值】

  正常人尿液见不到蛋白区带。

  【临床意义】

  本试验结果共分为六型,前三型为肾小球病变;Ⅳ型为肾小管病变;V型为混合性病变;即肾小球,肾小管均有损伤;Ⅵ型为血管性病变。

  Ⅰ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的慢性肾炎肾病型,急性肾小球肾炎始发期、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性肾病等。其Rf值为0.2~0.45。此种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所致。

  Ⅲ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恢复期等。其Rf值为0.40~0.45。是一种高选择性蛋白尿。此型蛋白尿的出现说明是轻度肾小球病变,若治疗及时,可使肾小球功能恢复正常。

  Ⅱ型介于Ⅰ、Ⅲ型之间,是一种选择性较差的蛋白尿,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其Rf值为0.20~0.45。当其尿蛋白转为Ⅰ型时,说明有迁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因而对此蛋白尿的出现应特别注意。

  Ⅳ型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在肾小管间质性肾病,药物中毒及镉等重金属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时出现。其Rf值为0.45~0.95。

  Va型多见于尿毒症、糖尿病性肾病等。其Rf值为0.05~0.95。此型蛋白尿的出现是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同时受损的表现,也是肾功能难以恢复的标志。

  Vb型见于慢性肾盂肾炎等。其Rf值为0.05~0.95。此型病人肾小管受损严重,而肾小球的损伤尚未达到不可逆的程度。这多是肾间质病变累及肾小球的结果。

  Ⅵ型为“血管型”,见于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等累及肾血管的继发性肾病,其Rf值为0.20~0.70。这是由于血管功能障碍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受损。而使滤过重吸收功能产生障碍。

  综上所述,利用本试验结果可为不同肾病提供鉴别诊断的依据。除此之外,SDS-PAGE还可作为判断病变严重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并对各种肾病治疗过程中病情的动态分析提供参考。

  分型参考Stierle的分型标准。

  Ⅰ型:非选择性肾小球蛋白尿,以大、中分子量蛋白增多为特征。Rf0.20~0.45。

  Ⅱ型:中等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以中分子量伴少量大分子蛋白增多为特征。Rf0.20~0.45。

  Ⅲ型: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以中分子量蛋白增多为特征。Rf0.40~0.45。

  Va型:非选择性肾小球性伴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大、中、小分子量蛋白增多为特征。Rf0.05~0.95。

  Vb型:肾小管伴少量非选择性肾小球性蛋白尿,以中、小分子量蛋白增多为主。同时有少量大分子量蛋白增多。Rf0.05~0.95。

  Ⅵ型:“血管型”以大,中分子量伴少量小分子蛋白增多为特征。Rf0.20~0.70。

 
 
医院总机 023-68755114
  68755000
门诊挂号 023-68774636
预约挂号服务中心 023-68755744
  68755745
急救电话 023-65213757
  6875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