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院简介
视频报道
医学短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院内新闻
【实用贴】心理专家支招医务人员和大众健康心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发布时间:2020-1-30 发布者:曾理
  26日下午,正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展开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陆军军医大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医疗队”开始接诊第一批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处于危机中心,直接面对危险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人。据以往对于类似事件的调查,20%左右的医护人员面对重大疫情,可能出现应激反应。为此,我们专门邀请到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医学中心心理科心理咨询专家贺英副主任分别为医务人员和普通大众支招,如何调试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用健康的心理情绪从容应对此次疫情。
 
 
 
 
专家介绍
医护人员可能出现的表现:
No.1
躯体反应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导致身心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可能产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例如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紧张、无法放松等。睡眠出现问题,躺下很久才能入睡,噩梦。
 
No.2
情绪反应
 
(1)恐慌:
  面对灾难和危险,人们出现恐慌是一种必然,是人类应对应激情况的自然反应。并且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强,医务人员密切接触,可能会触发和加深恐慌情绪。另外,每天接触各种患者的恐慌、焦虑情绪,容易受感染。
(2)抑郁、焦虑:
  处在高危的环境中,害怕被传染,害怕家人亲属为自己担心,也担心自己传染给家人,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情绪。另一方面,在面对病人的抱怨、不理解和愤怒时,也会感到压力大、委屈和不被理解的痛苦。还可能感到心力交瘁、精疲力尽,感到不够安全、失去信任感。
(3)脆弱、无助:
  在工作中,面对患者的医治压力,有时感到自己脆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而都比自己要坚强、勇敢、更专业。可能不想与人交流,担心被别人瞧不起...在家庭中,家人可能会担心、不支持,也容易造成医护人员内心强烈的痛苦,无助、孤独感。
 
No.3
职业困扰:耗竭感
 
  虽然作为医护人员,但面对未知的病毒,看到被疾病折磨的患者,超过80%的医护人员会为自己不能有效治疗疾病而感到挫败、自责和内疚。觉得自己帮不了他们,而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无价值感。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与病人相比微不足道。觉得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做得更多,而产生罪恶感,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对于自己也需要接受帮助觉得尴尬、难堪;过份地为受害者悲伤、忧郁。
 
 
医务人员
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No.1
合理化
 
  面对疫情,面对生离死别,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最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有情绪状态的出现说明我们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而不能说明我们脆弱、不坚强,或者不够格。
 
No.2
掌握病毒相关知识
 
作为医护人员,具有专业医护知识的支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的信息的了解,能够消除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更好指导工作。
 
 
No.3
保持联络交流
 
  疫情紧急,处于一线的医生护士必定会全情投入,每天的精神都高度集中,这时需要抽出一点点时间和家人与外界进行联络,哪怕是三言两语,来自家庭、孩子的理解和支持也能够疗愈自身,缓解焦虑、孤独感。
 
No.4
激励肯定自己
 
  与自我对话,自我鼓励。你可以这么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到最好的了”,“作为医护人员,我已经尽力了”。认可自己成功帮助了别人的地方,即使是很小的方面。  肯定自己所做的每一个医疗活动、每一次救援,每一个动作都有价值!
 
No.5
同伴相互支持
 
  同事间相互支持,讨论和分享经验感受;如果可能,建立团队支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与医护人员一起分享自己的情绪;不要总和病人在一起,和老师、同事或其他你信任的人讲述你在工作的体验。
        
No.6
休息和复原
 
  工作结束后,花时间内省所经历的事并且好好休息。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可以加倍留意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找到放松和娱乐自己的方法,给自己充分的休息和娱乐。
 
  每晚可通过呼吸放松法给自己一个身心的SPA,恢复一定的元气投入一线工作。
 
呼吸放松法:
  (1)闭上眼睛,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呼吸。
  (2)缓慢的吸气,腹部慢慢胀起。吸气时,心中全程觉察吸气。
  (3)胀至顶点时,慢慢的呼气,腹部慢慢收缩。呼气时,心中全程觉察呼气。
  (4)集中注意力于觉察当下呼吸。
  (5)如果分心,不用自责焦虑,只需觉察分心,再重新觉察吸气。
 
  同时想象着将紧张、恐惧、压力都随着呼气慢慢地都排除了,感觉到身体越来越放松,心情越来越平静。
 
  而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场疾病,出现得突然,也悄无声息地触发了很多公众心理反应。贺英副主任提醒,我们需要事实信息来准确了解疫情,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清楚地意识到,了解事实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好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将其变为恐慌,导致心理问题。
 
一、不要让“负面情绪”成为“肺炎”的推手
 
疫情爆发,
你指责过吗?
焦虑过吗?
害怕过吗?
  这两天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上、公众号平台有积极引导、传播事实新闻的人,但也不乏引发焦虑、无理谩骂的网民。这些消极的应对方式,出现在疫情的方方面面。
 
  我们应该意识到,不良情绪是产生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会消解人们应对疾病、积极作战的力量。因此,在迫切需要全民团结一心与疾病作战的当下,我们应该用善意的提醒与安慰替代指责与埋怨,改善社会焦虑的环境与风气,更有能量地应对病魔。
 
在危机的早期,
相互的支持与鼓励至关重要!
 
二、不要让“过度恐慌”
撕扯我们心理与生理防线
 
  对疾病的恐慌程度已经涉及消费、饮食、交通等方方面面——
 
“来自武汉的快递要不要拒收?”
“禽类是不是不能吃?”
“听到对方是湖北人就害怕”......
 
  面对这样的压力情境,我们的心理可能会在如下几个方面出现变化:
 
  1.情绪上出现愤怒、烦躁、焦虑、麻木、内疚、无助、不知所措;
  2.思维上出现难以集中注意力、低自尊、自责、有一种被隔绝的感觉、健忘、混乱;
  3.生理上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少或增加、药物滥用;
  4.行为上出现吵闹、危险行为、工作或学习上效率出现问题......
 
  身处恐慌之中,有些人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情绪、思维、生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在严重恐慌的状态下,一种类似相关生理疾病的心理疾病,危害不亚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同时,人在恐慌的环境、状态下容易出现违反社会规则的举动——不配合医嘱、谩骂医护人员、斥责执法人员等,这些不仅会导致混乱、影响治安,更重要的是给医护人员带来多余的负担,影响高效救治。
 
三、普通民众应对疫情,
应该做些什么?
 
1、你的应对措施,是否积极?
  尊重医生的建议,国家的倡导,是我们首当其冲应该做的事情。勤洗手、多消毒;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尽量戴上符合要求的口罩;肉类煮熟等等。面对疫情,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尊重医生的建议,并将这些方法传播给身边的人,特别是老人小孩。应对恐慌,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行动。
 
  希望你能够不要让疫情影响正常的作息,有充足的睡眠与作息,用健康的生理与心理,共渡难关。
 
2、你的应对态度,是否乐观?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仅有助于自身免疫力的提升,更能帮助身边的人稳定情绪、缓解焦虑。我们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科普信息来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以及传播途径等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疾病本身,减少未知带来的失控感与焦虑感。
 
  也可以列一个假期活动清单,最好是在室内的,比如打扫、看一些感兴趣的纪录片、电影等等,当然也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重塑自己的心理。
 
  我们不妨可以看看汶川地震时期一些诙谐幽默的小段子,当我们面对疫情严阵以待的同时,也应该调试好自己心态,积极乐观面对此次疫情。
 
 
3、你的心理支持,是否稳定?
  疫情的爆发可能会影响我们原本的假期计划,取消旅行、走亲访友等等。有的人会因此感到百无聊赖,产生一种虚无感。当出现这些负面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寻找适当的心理支持来缓解这一状态。和朋友谈心聊天、争取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都会有所帮助。
 
 
  我们要主动去创建给自己提供心理支持的环境,而非让情绪役使自己。
 
4、你的家人朋友,是否需要支持?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亲友的心理及生理状态,以防过激行为,以及患病后失去最佳救治时间。更重要的是,应该提醒身边信息不够灵通的老人,告诉他们疫情的严重性,提醒他们做好防范、减少出门、带好口罩等。
 
 
  贺英,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医学中心心理科副主任,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重庆市心理卫生协会委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军队心理卫生课题等8项。发表核心期刊20余篇,参编编教材专著10余部。擅长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精神与心理障碍的诊治。系统接受过精神分析、家庭系统治疗、绘画分析、心理剧等专业培训。
 
Copyright 2016 xqhospital All Rights Reserved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83号 乘车路线:219、260、280、280、281、287、871、891路
24小时咨询热线:023-68755114、023-68755000 ICP备案/许可证编号:ICP备16011689号 渝公网安备500106025004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