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真菌性肠炎(fungal enteritis)是机体学问真菌病的重要类型之一。消化道是真菌侵入体内的主要传染途径,对健康和生命都有较大的威胁。过去本病甚为少见,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放射治疗等广泛的应用,肠道感染的疾病也日趋增多。在我国引起肠炎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放线菌、毛霉菌、曲菌、隐珠菌等,其中以白色念珠菌肠炎最为多见。
【诊断】 本病属于深部真菌感染而致病。临床上较为少见。一般可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因此诊断真菌性肠炎有一定困难。诊断本病主人依据有长期粘液样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病史,并经抗生素、磺胺等久治不愈。而经抗真菌药治愈者,在结肠内窥镜下,有的可见到肠腔痉挛或有较多的黄白色稠性分泌物。有的肠壁可见多个表面呈黄色的溃疡改变。确诊本病除在结肠粘膜组织标本中发遭到真菌外,主要需多次真菌培养,呈阳性者并证实为同一菌种。在真菌组织的染色检查中往往由于真菌数量少,苏木素一伊红着色不良,而被忽略,但用PASD及Gram特殊染色性,阳性率高,易于诊断。
【治疗措施】 ㈠一般治疗:少数患者在健康情况较差时发病,一般给予高营养、易消化,调节电解质平衡或输血等支持疗法。若合并有其他的结核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应同时给予必要的治疗。
㈡抗真菌治疗:
1.白色念珠菌性炎:一般口服克霉唑,每次1g,1日3次。制霉菌素100万U,口服1日3次。有报道,用酮康唑(ketoconazole)0.4g/日,边服3周,治愈。其他还有碘化钾饱和溶液(即碘化钾50g和蒸馏水50ml),每日3次,每次10滴。以后每日加5滴直至30~40滴,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大蒜素胶囊3~4粒,每天3次,饭后服,能有效地控制病损。苦参30g加水200ml煎至60~70ml,每日1次保留灌肠,10次为一疗程。也收到显著疗效。有些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可能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可试用转移因子治疗。
2.毛霉菌性肠炎:早期可用X线照射。中晚期可手术切除凝固法治疗。通常口服异菸肼0.1g,每日3次。维生素D21~2万U,每日3次,同时给予碘剂,如碘化钠1g静脉,每日1次,逐渐增至3g。长期注射两性霉素B,0.1~0.2mg/kg,静滴,每日1~2次,渐增至每次1mg/kg。静滴时,用蒸馏水或5%葡萄糖稀释,不可用生理盐水,以免沉淀。4~8周为一疗程,总量可达3g。治疗期间,如尿素氮大于0.6g/L,需暂停用药。该药毒副作用较大,可引起静脉炎、恶心、呕吐、厌食,严重者全身不适、肾功能障碍、肾曲小管坏死和液化、蛋白尿、管型尿、无尿等症状。
3.曲菌性肠炎:可用两性霉素B注射治疗。同时服用大剂量碘化钾液,每日20~30g,服3~4周,如系肉芽肿性损害,可用手术切除。
4.隐球菌性肠炎:本病无特殊治疗。可试用两性霉素B、克霉唑、制菌霉素、口服碘化钾、磺胺嘧啶或局部照射X线治疗。或两者同时应用。局限性的也可作手术切除。
【病因学】 真菌性肠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寄生于肠粘膜引起炎症而致病。但在下列情况时易继发本病:①当机体患严重肝肾疾病、粒细胞缺乏症、或恶性肿瘤时引起恶质体,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如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化学抗癌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疗等皆可使机体和组织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肠道菌群失调,真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侵袭组织而易引起肠道真菌病。②真菌性肠火炎还是继发于消化道某些疾病,如痢疾、肠梗阻、食道脓中等。由于这些疾病破坏了肠道粘膜的完整性,给真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真菌性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体质差、营养不良,或患有鹅口疮的婴幼儿及抵抗力低下的儿童多见。
【病理改变】 真菌性肠炎之病理变化,主要见于真菌侵袭肠壁各层。毛霉菌、曲菌和少数由白色念珠菌所致的肠炎,而且还可侵犯浆膜下层及肠系膜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破坏管壁引起真菌性脉管炎和真菌性血栓的形成。这些病变在毛霉菌感染时尤为突出。本病有时还可由两种真菌混合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合并毛霉菌,或白色念珠菌合并曲菌感染。因此病理检查时,最好同时结合真菌培养,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有利于诊断。而真菌感染所引起的内芽肿和纤维性病灶,在真菌性肠炎中则少见。
显微镜下所见:肠粘膜有局灶性坏死及溃疡形成。溃疡有的表浅,有的深达粘膜下层,有的表面有假膜形成。假膜有大量的真菌、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及少量炎性细胞组成。肠壁各层,尤其是粘膜下层呈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多少不一,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到脓肿。
【临床表现】 白色念珠菌累及结肠,约有85.5%的患者出现腹胀,泡沫样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早期为粘液样称便,偶有便血或带血丝,其特点是粘稠似蛋清附于大便上,或全部粘液便。后期为脓性或脓血样稀便,或无明显的脓血便。出血多时为暗红色糊状粘液便。腹痛及压痛不明显。
消化道放线菌侵犯回盲部时,表现为右下腹隐痛,局部常出现坚实而有压痛的肿块。当腰大肌受到炎症刺激时,可发生右髂屈曲畸形,阑尾手术后有的可发生一个或多个慢性持久性的瘘道。因此,本病易与阑尾炎、阑尾脓肿或包块、回盲部结核、盲肠阿米巴、盲肠癌、腰大肌脓肿、女性生殖附件肿瘤等相混淆。直肠放线菌可形成亚急性或慢性肛周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或直肠旁脓肿。直肠周围病变多由腹内病变波及而来,表现为腹泻、便秘、里急后重或较稀带黄色颗粒的脓血便。
【预防】 ㈠尽量避免大剂量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生素或抗生素加激素同时使用。应多服维生素C。
㈡经常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腹腔手术和口腔拔牙后,发生感染时,应积极治疗。
㈢皮肤皱褶处,尽量避免潮湿或肥皂制剂。
㈣经常从事洗涤工作者,要注意甲床、甲沟变化,及早检查和处理。
㈤局部有坏死组织和化脓性病损,应按外科治疗原则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