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由《中华病理学杂志》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承办的"2025系列共识与指南巡讲启动会"在重庆长城酒店成功举办。作为全国巡讲的首站,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理学专家、临床医师及学者参会,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2000人次,标志着我国病理诊疗规范化推广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开幕式:凝聚共识,共启新程 会议开幕式由新桥医院病理科郭乔楠教授主持,新桥医院院长黄继东同志致欢迎辞,中华病理学杂志总编、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致开幕词,强调本次巡讲对推动病理诊断标准化、提升临床精准诊疗水平的重要意义。
权威解读:聚焦最新指南与共识 本次会议围绕多个肿瘤病理诊断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内知名病理学专家、指南执笔专家对最新发布的共识与指南进行解读,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乳腺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月平教授作了《中国乳腺癌PIK3CA基因突变检测专家共识要点》的报告,介绍该共识推荐的PIK3CA检测方法(NGS和PCR法),并展望了AI驱动的多模态病理大模型在乳腺癌基因多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西南医院齐晓伟教授在《PIK3CA创新靶点研发突破》报告中强调,PIK3CA信号通路在肿瘤生长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临床应在一线治疗前检测PIK3CA突变状态以优化患者生存获益。 2、实体瘤分子残留病灶(MRD)检测共识 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分享了《实体瘤分子残留病灶检测共识》,系统介绍了MRD检测在实体瘤中的应用,涵盖检测技术、检测时机、临床适用人群及报告规范,为MRD检测的标准化实施提供指导。 3、结直肠癌分子病理检测指南更新 北京协和医院吴焕文教授分享了《结直肠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要点》,强调所有新发的结直肠癌患者均应进行MMR/MSI检测,转移性患者需检测KRAS/NRAS/BRAF突变,同时根据临床需求扩展HER2、NTRK等标志物的检测。 4、头颈部鳞癌PD-L1检测共识(2024) 北京协和医院李江教授分享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PD-L1表达临床病理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详细解读了PD-L1检测的标准化流程及判读标准,助力免疫治疗精准化。 5、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检测指南(2024) 北京协和医院师晓华教授分享了《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新版指南新增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RET、BRAF及NTRK等必检基因,优化了检测策略。 6、实体瘤DNA+RNA高通量测序共检共识(2025) 浙江省肿瘤医院尹文娟教授在《实体瘤常见驱动基因DNA和RNA高通量测序共检的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要点》中指出,DNA+RNA-NGS联合检测作为融合基因及复杂突变检测的金标准,尤其适用于晚期患者和耐药后二次活检。 学术争鸣:推动共识落地实践 本次会议汇集众多国内知名病理学专家,聚焦分子病理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在西南医院阎晓初教授主持的讨论环节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清良教授、新桥医院吕杨帆教授等专家就"大切片判读标准"、"多模块整合诊断方案"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北京协和医院梁智勇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为全国病理诊断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将继续扩大巡讲范围,推动共识与指南在各级医疗机构的落地实施。2025年,《中华病理学杂志》将联合全国顶尖病理中心,陆续在上海、广州、北京等20余个城市开展系列巡讲,进一步推动我国病理诊断的标准化与精准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