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百万人死于“第一大病”,七成患者被误诊,不得不防! |
冬天来了,又到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时段。对肺不好的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冬天总是一道让人忧心忡忡的“坎”。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一副好肺对整个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可是在冬天,肺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每一口吸进冰冷的空气,都是对肺的刺激,再加上环境污染、吸烟、不良生活方式、不良情绪等,都让肺“有苦说不出”。
今年11月21日是“世界慢阻肺日”
在这个关爱“肺”的日子
我们来谈谈那些年肺受过的“委屈”
不动声色的杀手
拖累全身器官
今年43岁的刘先生,每天都要吸两包烟,这个习惯已经伴随他二十多年。
可是最近刘先生却感觉身体不舒服,好像呼吸道里塞了一团棉花,总感觉透不过气来。更痛苦的是,他每天下班回家,每上一层台阶都要喘上半天,进了家门要在沙发上要休息半个多小时才能好转。
经过医院确诊,刘先生得了“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顾名思义就是肺部慢慢感受到被阻塞的破坏性肺部疾病。
在所有呼吸道疾病中,慢阻肺称得上是"不动声色"的杀手,因为它伤害的不仅是肺一个器官,更会拖累其他呼吸系统、心脏、骨骼肌肉等也都受损。
慢阻肺患者病情急性加重会使其肺功能进行性恶化,并累及心脏,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脏器衰竭。
另外,“慢阻肺”患者往往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第一大病”之痛
全国患者超1亿人
据统计,以慢阻肺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和疾病负荷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均居第一位,防治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慢阻肺全国总患病人数约1亿人,约占全世界慢阻肺患者人数的25%。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
而吸烟者的慢阻肺患病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者,60岁以上吸烟人群患病率超40%。
男性患者数为女性的2.2倍。
慢阻肺是典型的“四高”大病——高患病率、高死亡率与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此病。
近七成患者曾漏诊误诊
这么可怕的一种严重肺病,“慢阻肺”最初的症状却很普通: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气喘胸闷等。对“慢阻肺”不够了解的话,很容易以为是上了年纪或普通感冒所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病情逐渐加重、恶化。
对于一些“烟民”来说,往往靠常规体检中的胸片来判断是否患上了“慢阻肺”,这也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胸片没有问题,并不说明没有患上“慢阻肺”,因为“慢阻肺”属于功能性疾病,拍X片等医学检查看不出肺有什么异样,其实肺功能可能已经大打折扣,因此有些人会很大意。
查“慢阻肺”
只需吹口气
发现慢阻肺最敏感的方法就是肺功能测定,它是一项简单无痛苦的检查,只需受检者对着肺功能仪吹几口气,就能客观评价气道阻塞程度。
有五类人群要进行肺功能检查:
一是长期吸烟者(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如果吸烟时间长或吸烟量大,不管年龄大小都应检测
二是反复咳嗽、咳痰者
三是活动后感觉胸闷气短,特别是逐渐加重者
四是工作环境中要接触污染气体、粉尘的人
五是呼吸道疾病患者,如已确诊肺部疾病者,就要定期检查肺功能
咋预防?
戒烟、打太极、多走路
预防慢阻肺,要远离危险因素。戒烟,是最重要的!
而吸烟是造成慢阻肺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加速肺功能的减退,吸烟年龄越长,越容易诱发和加重慢阻肺症状;因此戒烟是防治慢阻肺最首要的措施。
另外,冬季预防慢阻肺加重还应该做到这些:
1
提前预防
俗话说:“白露不漏”,就是人们要顺应季节的变化穿上长衣长裤,注意保暖,出门戴口罩,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还有定期秋季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明显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是防止慢阻肺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长期抽烟、接触厨房烟雾、在大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工作的高危人群,如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气喘这些症状,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2
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用药
很多慢阻肺稳定期的患者常存在侥幸心理,对急性加重发作的重要性及危害性认识不足,常常自行停药。
特别是在秋冬慢阻肺高发季节,患者的肺功能越差,发生急性加重复发的可能越大,一旦进入急性加重期,患者均需住院治疗,不仅加重经济负担,而且每次急性发作都会使患者肺功能雪上加霜;发展到严重程度还可产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即使病情处于稳定期也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用药,并重视医生指导的基础用药,如长期规律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
3
适量运动,合理膳食
建议慢阻肺患者秋冬季尽量减少室外活动,冬季出行也应在上午10点以后,避开清晨的冷空气。
患者可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肺康复锻炼,提高肺功能改善机体一般状况,如太极拳、气功、瑜伽、游泳和慢跑等。
还可做一些呼吸肌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吹气球等,可以增加呼吸肌的活动度,使肺活量有明显改善。
在饮食上不宜过饱、过盐,平时应注意膳食营养合理搭配,需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合理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少吃生冷、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刺激气道,引起咳嗽而使气促加重。
所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好自我保养工作,适当的运动才是硬道理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