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为什么容易肾不好?
提到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必须拥有姓名!作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它的患病率,高达20-40%,是我国主要的继发性肾病,也是尿毒症的首要原因。
而它不仅是危害大,它的治疗花费也高。据统计,患有肾病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医疗支出要比无肾病的患者,高出十倍。
想想真的很“肾”疼啊。
糖尿病肾病,不仅仅是高血糖的“功劳”
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生,自然是离不开高血糖的影响。但是,除了高血糖,还有其他因素,在推动糖肾的发生。
高龄、高血糖、高尿酸、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等等,当然还少不了肾功能异常,比如肾小球高滤过,种种因素相结合,导致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所以,想要评估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单单测血糖,是不够的。还要定期监测尿蛋白、尿酸水平,查看肾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糖肾诊断分5期,防治可分三阶段
根据相关指南指示,1型糖尿病肾病,可分为5期,2型糖尿病的肾脏损害,也可参考该分期。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肾脏体积增大,此时无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Ⅱ期:间歇性微量白蛋白尿期,此时尿蛋白排泄率正常,或在运动后有所增高。
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也有人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此时肾小球滤过率正常。
Ⅳ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出现肾病综合征。
Ⅴ期:肾衰竭期,尿蛋白排泄可减少,肾功能异常。
糖尿病肾病防治三阶段:
1 筛查: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发现糖耐量以及空腹血糖异常者,进行生活干预,控糖等等,预防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2 早期治疗:对于已经出现了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给予糖尿病肾病治疗,减缓并且进展。
3 阻止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对于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仅仅是控糖,因其危险因素复杂,控糖之外,还需要控好血压以及脂质代谢,减少蛋白尿,预防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等等。 |
|